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论述将文化建设摆在金融强国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夯实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根基和历史底蕴。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丰富内涵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文化沃土,更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践诺。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一方面,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依托信用评估进行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持续完善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坚实的信用基础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另一方面,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是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的有效保障。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金融兼具营利性和政策性双重属性,营利要服从政策导向。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西方金融强国以资本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显著区别。金融系统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国家利益优先、人民利益至上,完善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金融发展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促进金融与经济、社会、环境共生共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金融高质量发展成果。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稳健审慎是百年来党领导金融工作总结出的历史经验和治国智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国内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金融工作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高水平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是大局和基础,经济运行要平稳、市场预期要稳定、宏观调控要稳健、金融监管要稳慎、风险处置要稳妥,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进”是方向和动力,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守正”必须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能搞脱实向虚、规避监管的伪创新,才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要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能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把握方向、引领时代。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金融是强监管、重规范的领域,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风险防控要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
探索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路径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既要具备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也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讲信修睦”“义利兼顾”“礼法合治”等思想精华,提升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软实力,为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八个坚持”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也是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要求。
从政治原则来看,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要持续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作委员会在金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自觉运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锤炼对党忠诚、遵纪守法的政治品格,践行义利并举、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从价值取向来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既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也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应突出金融惠企利民的价值取向,指导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到金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核心任务来看,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塑造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金融文化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相辅相成。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型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多层次金融市场互为补充,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同时,金融高质量发展要统筹好稳和进、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法论,弘扬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金融文化。
从风险底线来看,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金融创新的活力在市场,金融市场的秩序在法治。要树牢风险底线思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为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依法合规的文化氛围。金融创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范围,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针对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金融监管能力与对外开放水平相匹配,牢牢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